灵感人物 | 202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:从杂货铺女孩到世界文坛大师
2022-10-21

 

 

她以勇气和高度的敏锐度

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

疏远和集体限制

——

萧伯纳钢笔 本期推荐

法国作家安妮·埃尔诺

 

1895年,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捐献全部财产用来表彰各领域「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」,诺贝尔文学奖则用来着重表彰「在文学领域中,沿着理想方向而创作出杰出作品的人」。
风雨百年,泰戈尔、萧伯纳、海明威、莫言… 每个伟大名字背后,都是作家用身心感受、用笔触表达整个时代的历程。

今年10月,法国作家安妮·埃尔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。82岁的她,凭借一支笔杆,屡次掀起文学界对时局的重新审视。她是表达者,也是异见者。

本期萧伯纳钢笔与您一同探索这位传奇作家,从社会底层的杂货店女孩到享誉世界的诺奖得主,她经历了什么?

 

NO.01

杂货铺出生的女孩

Annie Ernaux

1940年,安妮·埃尔诺在法国塞纳省利勒博纳的一个社会底层家庭出生了。

 

迫于生计,她的父母从年轻时就被迫辍学,是普通的黄油场工人,日日忍受着充满压迫和油腻的工作。后来用微薄的积蓄开了一家食品杂货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。

 

埃尔诺和姐姐在杂货铺前的草地

不幸的是,埃尔诺的姐姐7岁时意外夭折,她成为了全家惟一的希望。父母节衣缩食想给她最好的教育,并把她送到私立学校上学,希望她能够跨越社会阶层,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。

 

在埃尔诺整个成长过程中,她都在每天疲于奔命的下层社会和光鲜亮丽的私立学校中挣扎、反思和蜕变。

 

青年时期的埃尔诺

 

聪明的埃尔诺非常自律和刻苦,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,考上了鲁昂和波尔多的大学,并于1971年获得「现代文学」高等学位,后来嫁给了高知家庭的丈夫。

1977年,埃尔诺在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工作,终于实现了父母所盼望的阶级跨越。但她的内心却始终充满矛盾。

 

NO.02

平凡人的写作梦想

自传体小说书写真实

 

写作一直是埃尔诺的梦想,但她却始终困在工作家庭里,无法专心写作。直到34岁,她才出版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。

 

1974年,以刻画女性内心历程为主题的《清空》出版了,至此埃尔诺也开始了她漫长的文学生涯。

 

书中描述了青春期两个不相容的世界:一面是无知粗俗的底层社会;另一面是私立学校轻松愉悦的上层社会。这也是她学生时期的真实经历。

 

1983年,埃尔诺以父亲的人生经历作为线索,创作了作品《一个男人的位置》,追溯生于底层的父亲奋斗的艰辛,并因此获得了1984年法国勒诺多文学奖。

 

她的父亲少年时被迫辍学,先当农民,后来在工厂做劳工,逐渐成为诺曼底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。他克制勤奋,谨言慎行,却始终无法摆脱滑落底层阶级的恐惧,直至1967年去世。

 

童年的埃尔诺和父亲合影

 

1987年,她的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,埃尔诺创作了《一个女人的自传》来追忆自己的母亲,这也是对母亲和女儿、青春和衰老、梦想和现实的思考。

 

她平静而有力地探讨了母女间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,她们疏远的世界,和「失去所爱」这一无法逃避的话题。

 

埃尔诺和母亲在家庭杂货铺门口

 

这两部自传体小说,叙述了她与父母间从亲近到隔膜的情感历程,以及逐渐实现阶级跨越的过程中,她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的失衡。

 

在写作中,埃尔诺始终坚持忠于自身经历的叙述,检视社会阶层、性别、身份中存在的差异与矛盾。因此,她的作品里始终带着一种无限真诚的自我曝光。

 

在后来的《一个女孩的记忆》中,埃尔诺也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。她以极大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,真实地揭示出经历的伤痛,描述迷茫、嫉妒和自我迷失等深层的内心伤口,令人动容。

 

1992,在《单纯的激情》里,埃尔诺用自己曾经真实的情感经历,对爱情中的异化进行了粗暴到令人震撼的描述,直击心灵。

 

有评论称:「埃尔诺通过一系列自传式作品,为战后随法国社会动荡而发展的女性私密生活,制作了一幅出色的透视图。」

 

2008年,她出版了历史回忆录《悠悠岁月》,这也是埃尔诺历经二十余年后精雕细琢的经典之作,一出版就获得当年的「杜拉斯文学大奖」。

 

作品以「无人称自传」的方式,在长达六十年的记述里,以自己的亲身经历,揭示着动荡的法国底层社会,从而唤醒内心的集体记忆和强烈共鸣,还原了一个时代的真相。

 

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些东西,埃尔诺确实做到了。

 

NO.03

写作释放力量

生活经历是灵感之源

 

迄今为止,埃尔诺共出版二十余部作品,除了诺贝尔文学奖,此前还曾荣获「玛格丽特·尤瑟纳尔奖」、西班牙「福门托尔文学奖」、「伍尔特欧洲文学奖」等各种奖项。

 

身为「相信写作释放力量」的作家,她的文字并不浪漫,反而充满对现实的打扰和冒犯。

 

正如埃尔诺所言:「生活并不能支配什么。它不会自己书写自己。它是沉默无形的。书写生活就是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,而不是发明改造,就是要把它镌刻在形式里,镌刻在字句里,镌刻在词语里。

 

简洁直白的语言,成为埃尔诺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方式,创建了一种当代文学的「私小说」模式,也构成了她的小说的美学特色。

 

多年来,她始终坚守着平民的立场和视角,抵制着以精英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和世界。她始终坚持认为,为生活在平凡中的人们诠释真实,才是艺术的最高命题。

 

她说,「我背叛了大学所学习的传统文学创作,就是想要通过书写那些被高雅文学嗤之以鼻的「微不足道」和「凡人琐事」,来颠覆文学和社会固有的等级区隔。」

 

生活经历,是埃尔诺的灵感之源。她将人生和写作双重轨迹融合,借自身经历见证社会和时代。每件事、每个字,都是真实和感受的杰作。

 

她写道:「我不认为自己是单一个体的存在,而更是经验、社会、历史、性的决定以及语言的总和,并不断与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对话。」

 

2006年,埃尔诺曾受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之邀,到北京大学做题为《法国当代文学趋势》的演讲。当时,埃尔诺在法国享有盛名,但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。

 

埃尔诺的小说《悠悠岁月》及《一个女人的故事》已有中文版。《悠悠岁月》还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。

 

直到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绝大多数人对她知之甚少。无论如何,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,都值得被重新发现。

 

埃尔诺并没有对终极价值的追求,有的只是对生命体验和内心感觉的真实抒发。她用个人故事去理解生活,展现社会现实,也极大拓展了传统女性文学的视野。

 

为生活在平凡中的人们诠释真实,才是艺术的最高命题。」这也许是对埃尔诺创作风格的最好诠释。

 

在中高端钢笔世界不断探索前行

打造你的灵魂色彩

 

 

网址_www.bernardshaw.vip | 微博_@BernardShaw萧伯纳钢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