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感人物 | 建筑大师们可能也没大学毕业,更不是学建筑专业
2022-08-30

 

 

 

就连太阳光到地球

都需要八分钟

所以你也需要一些时间

耐心一些

持续修炼

——

萧伯纳钢笔 本期推荐

建筑大师们的成功之道

 

萧伯纳说:“不要因为成功而努力,要因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。”

这个夏天的高考成绩揭晓了,志愿也填报也完成了,仿佛做完了一个很大的决定。但很多年后你会发现这个决定或许会改变人生,但绝对不是限制未来的枷锁。

就像我们今天所讲的建筑大师们,他们选择建筑这条路的原因各不相同,却也是命运的安排和个人努力的结果。

他们年轻时也曾一样迷茫,在不断选择和试错中成长,而成功不过是这条自我价值之路上的意外收获而已。

 

学习各种专业

绕了大弯子才成为建筑师

 

其实,很多有名的建筑师在大学中的主修专业都不是建筑,虽然不是“科班出身”,但不同学科的学习经历,为他们的建筑作品增添了不一样的乐趣与底蕴。

比如,被称为“意大利之谜”的建筑师卡洛·斯卡帕,有着“建筑诗人”的美誉,因为他曾经的专业是美术,曾在威尼斯接受过完整的古典主义美术教育。

但在当时,蒙德里安、柯布西耶倡导的新建筑艺术思潮让斯卡帕开始了解现代主义,并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正是这样的建筑艺术文化环境,造就了斯卡帕作品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底蕴。

 

▲卡洛·斯卡帕

毕业后的前几年,他做过室内设计、展览设计等诸多工作,直到二战后,才慢慢被承认是建筑师。

在斯卡帕的一生中,最为人称道的建筑作品,就是他的一系列遍布意大利各个城市及国家的历史建筑改造项目——那些以现代元素唤醒既存历史文脉生命的设计。

 

▲卡洛·斯卡帕作品:维罗纳古堡博物馆修复改造

雷姆·库哈斯最初的职业也不是建筑师,而是记者和编剧。

1963年,库哈斯在《海牙邮报》担任记者,1968年,库哈斯报道了当年布拉格和巴黎的骚乱,正是这个事件让他接触了建筑师这个职业,并产生了兴趣。

后来,他放弃了记者这个职业,而去伦敦学习建筑,从此建筑界才开始有了他的“狂想”之旅。

 

▲纪录片《雷姆 REM》海报

成为建筑师后,库哈斯的工作理念里离不开记者的思考方式,使得他能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建筑。

他认为“建筑学最有趣的东西在于抵达新世界而非返回旧世界”,呼吁建筑师们要用建筑引领新的社会生活方式,从而去创造符合时代的建筑作品。

 

▲雷姆·库哈斯作品:中央电视台总部

 

 

没上过大学的他们

选择在实践中学习

 

除了不是科班出身的大师们,有些建筑大师甚至连正式的大学学位都没有,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:通过独立的思考能力,在实践中学习,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。

 

现代主义大师勒·柯布西耶,在学习瓷釉和雕刻的过程中逐渐展现出建筑才华,他的老师查尔斯·拉波拉特尼便建议他学习建筑专业。

但年轻的柯布西耶并没有选择继续上学,而是踏上了旅途,走遍了欧洲,并在很多个建筑事务所做过学徒。

 

▲柯布西耶:朗香教堂

在路上,柯布西耶对人生与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,他绘制了许多精致的建筑速写,并通过观察将焦点转向了更广阔的世界,才有了他日后的巨大成就。

 

▲柯布西耶在旅途中的绘画作品

弗兰克·劳埃德·赖特,被美国建筑师协会称为“有史以来最伟大美国建筑师”,但是他从未获得过任何建筑学位。

 

▲弗兰克·劳埃德·赖特

他仅在大学学习了一年的土木工程系,就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退学了。之后他搬到了芝加哥,在建筑事务所开启了6年的学徒经历。

 

▲赖特:流水别墅

密斯 · 凡 · 德 · 罗出生于德国亚琛一个普通的石匠家,从小他就没有什么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。他曾作为学徒给很多建筑师打工,积累了很多绘制草图的经验。

 

▲密斯 · 凡 · 德 · 罗

1907年,密斯完成了第一个独立项目里尔住宅。1912年,他开始以“少就是多”的现代设计原则在建筑界大放异彩。

 

▲密斯 · 凡 · 德 · 罗: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

 

正统科班出身

却也经历迷茫与反抗

 

即便是正统科班出身的建筑师们,也并不是在建筑这条路上就一帆风顺了,在他们的学习与工作中也对自己的专业和能力产生过种种质疑。

贝聿铭小时候对上海滩建筑十分喜爱,因此去美国留学时想要学习建筑专业,但他只是单纯地喜欢房子的模样,而对这个专业几乎一无所知。

 

学习建筑后他才发现,这里面有那么多门类,而不像表面看得那么简单。最后,贝聿铭选择了做一名建筑工程师,而非建筑设计师。

在学习的过程中,贝聿铭敢于改变,也勇于放弃,不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,最终他在哈佛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——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代表、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,并接受了包豪斯式的建筑教育。

 

▲贝聿铭

毕业后,贝聿铭在地产行业工作许多年,直至40多岁才开始从事建筑设计,可谓大器晚成。

1978年,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落成成为了是贝聿铭的成名作,虽然经历了波折,但他还是找到了自己挚爱的事业,并创造出了了不起的世界级作品。

 

▲贝聿铭:卢浮宫博物馆玻璃金字塔

而伦佐·皮亚诺不同的是,他33岁就设计出了蓬皮杜艺术中心,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建筑新秀。

出生于建筑商家庭的他,从小就决定要成为一名建筑师,但在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后,却觉得想要从事这一行,不能局限于学校理论,于是他在各种建筑事务所打工,在实践中学习建筑知识。

 

▲伦佐·皮亚诺

伦佐·皮亚诺认为,建筑是一座“冰山”,可见的是浮在水面上的很少一部分,而水面下才是建筑的主要部分,其中包含了社会、人类学、历史、地理学、气象学、科学等。

伦佐·皮亚诺对年轻人说:不要以别人作为自己的样板,你们必须构筑你们自己。

 

▲伦佐·皮亚诺:蓬皮杜艺术中心

 

我们一直认为,年轻意味着稚嫩与脆弱,冒险与冲动,但更应该被看到的是,年轻人身上有着无知者无畏的勇气与热情,他们有向上的激情与勇往直前的坚强力量,这是年轻珍贵而闪光的部分。

大学的选择,专业的选择,职业的选择固然重要,但站在时间的长河上来看,这些不过是你生命中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浪花。给自己一点时间,努力,犯错,选择,坚持,创造,一路向前找到太阳的光。

 

在中高端钢笔世界不断探索前行

打造你的灵魂色彩

 

网址_www.bernardshaw.vip | 微博_@BernardShaw萧伯纳钢笔